前几年小米官宣开始造车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看好雷军。今年3月,造车3年的小米汽车终于上市,而且数据表现已经超越了不少新势力和老牌车企。作为绝对的新手,小米汽车是如何后来居上的?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进军电动汽车行业。各种批评、质疑、诋毁接踵而至,网络舆论一致认为小米汽车入局太晚,已经错过最好的发展机会。
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上线,24h大定近9万台,单周销量曾突破6000台,在七月份,小米SU7超越了特斯拉Model 3,登顶20万元以上级国内新能源轿车销量榜首。并在此后的几个月内销量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从产业变革、政策、品牌、生态等方面谈谈小米汽车是如何扭转大众对于小米的品牌印象,实现后来居上的。
一、产业变革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2022 汽车行业人才数据报告分享》中提到:
2022年汽车行业进入智能化电动车大时代,当前面临三大特征,五大变化。
特征一:总量红利淡化,汽车销量低增速常态化;
特征二:新旧产能切换,整车格局生变;
特征三:电动智能新技术加速上车,国产整车和零部件面临巨大机遇。
五大变化分别是产品属性、生产工艺、电子电气架构、成本结构、商业模式变化
1. 国内市场
据国家发改委预计,2025年中国的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2%,数量将达到2800万辆。2030年将达到95%,约为3800万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将在2020至2025年间实现低速驾驶和停车场景下的自动驾驶;2025至2030年间实现更多复杂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车联网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中国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接近万亿元,自动驾驶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千亿美元,2022- 2025年4年产业复合增速达36.85%。由此可见,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处在蓬勃发展的阶段。
2.国际市场
与此同时,在此次汽车产业变革的浪潮中,由于中国企业在动力电池等新能源领域的耕耘,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逐步弯道超车,出口销量逐年攀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12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00.0%。其中,2022H1新能源乘用车增速超过150%。今年可提前完成规划目标。当前渗透率达到24%,基本与德国持平,远超美国(7%)和日本(2%),电车出口为主要增量填补海外市场的供给缺口。预计2022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27%,2023年有望突破30%。
根据世研指数发布的《2022汽车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中国开始成为世界汽车出口大国
3.市场格局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22汽车品牌影响力》世研指数报告显示,2022年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93.4%的情况下,市场占有率仅有25.6%,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还是被传统的燃油车占据。
由此可见,在2021年左右,虽然整个新能源汽车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由于核心技术尚不成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产业格局尚不稳定等原因,许多车主对于新能源汽车还是选择持观望态度,并且随着动力电车、智能驾驶等关键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目前来看,小米汽车的入场时机绝不是曾经大家批判的“为时已晚”,而是“恰到好处”。
二、政策支持
中央及各地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通过“补贴+基建”发力新蓝海,不断颁布各类政策
释放消费潜力
三、品牌印象
小米从发布小米手机10起,喊出了冲击高端的口号,但许多人对此貌似并不看好,毕竟小米一直以极致性价比著称,大家认为小米抛弃极致性价比的战略是忘记了初心。
但汽车产品相较于手机产品,有个很大的不同是,在消费者眼中,汽车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的社会地位,因此小米汽车想要成功,首先要摆脱“低端”的标签,否则在刀光剑影的低端市场,小米很难立足。
于是小米汽车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
1.汽车的外形设计
小米汽车的首席设计师、外饰设计总监、设计顾问分别来自德国宝马总部,德国奔驰总部,宝马集团,虽然小米SU7的外形与保时捷十分相似导致出现了许多批评的声音,但是这些声音从来没有批评小米SU7丑。
2.多次暗示价格
在小米SU7发布前,许多人对小米SU7的售价进行了预测,大部分人认为会在20w内,但是雷总在一次采访中表示,9.9w 14.9w 甚至19.9w都不是不可能的,并且在发布会上也多次强调小米SU7的高配置,高性能,以提高大家对小米SU7的价格预期。
3. 营销
这属于小米的看家本领,小米再次给各大车企上了一课。为女性用户考虑的防晒,为苹果用户考虑的兼容问题,以及为首批车主亲自交车等方式,为小米汽车圈了一大波粉丝。
四、生态
2023年12月27日,小米公司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正式加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13年来,小米一直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智能家居领域深耕,随着小米汽车的发布,小米“人车家全生态”也实现了真正闭环。
根据西南证券发布的小米汽车产业链专题报告《全方位布局汽车板块,后来者有望居上》中指出:
小米产品已全方面渗透生活,有利于汽车推广
第一圈层:手机附带品,如:自拍杆、移动电源、耳机等,依靠小米手机的市占率,贡献相对稳定的收入。
第二圈层:智能硬件,如:电饭煲、电视、平衡车、扫地机器人等家居产品,深度进入消费者生活,利于掌握消费者习惯,打造“小米生态”。
第三圈层:普通生活品,如:床垫、背包、牙刷、签字笔、旅行箱等。该类产品客单价低,但是具有流动性强、群体广等特点,利于形成在各年龄段的品牌推广。
外延:伴随小米生态链对消费者生活的全面渗透以及品牌建立,利于形成“小米生态”,建立客户黏性,小米的“发烧友”或将是小米汽车的重要客户基础。
自小米宣布入局新能源汽车行业起,小米在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也相当深厚,投资重点集中于动力电池、自动驾驶、汽车零部件、智能座舱、“三电”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领域。小米对汽车产业的全方位布局,有助于打造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小米汽车产业链持续、稳定、有效运转。
总结
小米汽车的SWOT分析:
Strengths(优势):
品牌知名度:小米依托手机业务在国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并且再带流量,受关注度高。
生态优势:依托小米的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业务,小米汽车在智能化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营销优势:小米一直践行用户为首的理念,听取用户的意见,了解用户的需求。
Weaknesses(劣势):
产能不足:目前小米汽车处于起步阶段,产能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经验不足:小米汽车作为后起之秀,还需要积累更丰富的造车经验
需要加大关键技术创新:比如动能电池,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领域。
Opportunities(机会):
提高产能:通过提高产能来尽快满足市场需求。
完善生态:不断完善“人车家”生态闭环,提供更好的生态体验。
Threats(威胁):
掌握核心技术:避免在关键技术上受制于人。
维护产品形象:由于小米汽车拥有的空前关注,任何错误都会被无限放大。
小米汽车成功的关键,首先是小米造车的决心,在起步比友商晚六七年的情况下,小米并没有因急于入市而选择走捷径。雷总亲自挂帅,重金投入,踏踏实实建工厂、攻技术,为了成为最专业的车企老板,雷总考过了专业的赛车驾照,三年开过170多辆车,深入理解了不同类型的用户的需求,不同汽车产品的差异,做到真正的懂车懂用户,做了很多细致入微的创新,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解决消费者的痛点。
其次是野心,小米不仅仅要做新能源汽车厂商,更要成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标杆,依托在手机产业以及智能家居产业的深耕,小米在做智能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苹果宣布放弃造车以后,被网友戏称“苹果最好的适配商”的小米再次把目标瞄向了苹果用户,小米SU7做了许多对于苹果设备的适配,没有搞差异化,逼迫消费者“二选一”,而是主动适配,给予用户更多的低成本的选择权,做到了真正的以人为本。
小米汽车的成功,一举打破了小米“低端化”“组装厂”的标签,成为小米迈向高端品牌的关键一步。
本文由 @Ans.H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