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王雪妍 | 作者
HAO | 编辑
包图网 | 封面来源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公安交警日常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级中学大门周边人多、车多、停车位少,是交通秩序混乱的核心焦点。
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民新期待新要求,解决中小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和涉校师生暴恐事件,成为公安交警部门面临的实际问题。
本文以宿州市为例,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创新工作方法,加强部门协调,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促进学校周边交通流分配更均衡,缓解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拥堵,凸显公安交警在现代城市管理中的交通安全服务职能,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城市交通环境。
01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状态
(一)学生通行需求情况。
根据宿州市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安排,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采取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绝大多数学生就近入学入校。就近入学原则相对降低了学生出行的通行距离和通行时间,学生及接送学生家长通行线路较近且固定,通行距离一般少于1公里,接送学生家长可通过步行或非机动车解决通行问题。
然而,由于师资力量的悬殊,加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思维,导致个别有条件的家庭采取购买学区房和学籍变动等各种方式,让孩子“巧妙”舍近就远选择师资力量较强的学校,通行距离增加,需要使用机动车作为通行工具。
以市一小老校区、港丽小学、银河三路一初中等5所重点中小学情况最为严重,个别学生出行距离达5公里以上。
(二)学生通行方式情况。
根据随机抽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上下学的交通方式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乘坐骑行非机动车出行和公交出行的比例随之明显增大,而家长私家车接送的比例显著减少,这也部分解释了在学生上下学过程中非机动车交通事故涉及初中生的比例最高的原因。
据统计,小学生家长接送比例高达96%,其中非机动车、步行接送占比78%;初中生接送比例53%,其中非机动车、步行接送占比49%,初中生乘坐公交车比例3%,骑行电动车、非机动车占比48%。
(三)学生通行路域环境情况。
根据日常护学巡查显示,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基本设置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学校门前道路路域环境普遍较差,学校大门两侧道路300米范围内,
除没有香烟门店外,各类小商品摊贩、餐饮点、杂货铺琳琅满目,缺乏统一规划及管理,商店出店经营情况严重,尽管校园周边设置了护学岗和相关交通安全设施,但由于涉及管理的职能部门众多,且管理对象庞大、复杂,未形成齐抓共管局面,校园周边道路综合环境较差。
02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主要问题
(一)学校周边道路资源不足。
学校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标准属于公共服务设施,在城市开发过程中是政府“无效重资产”,学校和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一样,建设进程滞后于老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学校周边道路较为狭窄,道路通行能力较低,造成学校周边道路资源不足。
同时,学校周边区域道路为商住用地居多,城市公共留白空间不足,可拓展利用的空间受限,造成学校周边可供拓展道路资源有限。
(二)学校周边停车资源供给不足。
学校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在学校建设过程无法满足家长接送学生车辆停放问题。
现实生活中,学生上放学有大量的家长接送,形成了接送学生家长停车需求与学校周边停车供给不足的矛盾,加之在校教职工停车需求叠加,造成学校配建停车泊位完全无法解决学生家长接送停车需求,导致学校周边停车泊位不足。
同时,学校周边道路两侧商业配建停车泊位不足,加剧了学校周边停车难,造成学校周边停车资源供给在上放学时段严重不足。
(三)私家车上升迅猛。
随着居民生活条件改善,机动车已作为市民家庭出行代步工具的第一选择,接送学生的家长出于对日益复杂的交通路况的担心和孩子的关爱,经常会选择机动车接送学生上放学,特别是学生的父母往往采取上下班途中顺带接送孩子。
加之,学生上放学时间主要集中在早7点至8点和晚5点至7点,与早晚通勤高峰高度重叠,造成学校周边道路运行压力明显增加。
(四)学校周边综合执法力量不足。
校园周边道路上违法占道、摆摊设点,叫买叫卖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随处可见,尽管校园周边设置了家长护学义工,公安交警派出了护学岗,但管理对象庞大、复杂,根本无法全面管控,需要安监、教育、食药监、市场监督管理等多部门联动现场办公,各部门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各司其职,严格责任落实,方可遏制影响交通安全的现象。截止目前,并未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定期现场办公机制。
(五)学生、家长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老师很少会主动安排交通安全课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主体落实不到位,仅靠公安交警入校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比如发放告家长书、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上交通安全知识课、联系学校发放交通安全知识手册等等,但收效甚微,学生、家长交通违法现象仍然较多,交通安全意识依然淡薄,仍然存在随意停车、横穿马路、变道加塞等严重影响其它车辆通行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道路交通混乱。
03
学校周边道路交通治理策略及措施
(一)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承载力。
根据《中小学校设计规范》、《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等技术规范标准,对学校大门、疏散广场、道路设施等进行全面大排查。一是深入排查学校大门开设情况。根据生源分布情况,协调住建、市政、学校通过增设或改造校园出入口,特别是针对个别学校封闭消防用门的,协调消防等部门共同促使学校上放学期间开启全部学校大门,分流学生及家长,提高学生上下学通道的通行能力,避免因自身堵塞而影响道路交通;二是深入排查学校周边道路情况。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压缩车道宽度优化交通组织、增设学校周边行人斑马线等慢行设施、调整交通渠化等小微措施,增加道路及交叉口通行能力。
如宿州交警上报市城乡建设指挥部协调市重点局先后增设了市五小、市三初中、市一初中南翔校区等多所学校大门;配齐了市九小、市十二小、银河一路九年一贯制等周边配套道路,方便学校增设大门和打通学校周边道路微循环。
(二)合理开发空闲场地、提高停车资源供给。
根据学校周边土地开发情况,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一是推动学校周边空闲留白空间硬化改造,设置林荫公共停车场,增加停车泊位供给;二是充分利用校园周边道路有限空间,设置临时、限时和错时停车区域,形成“时间换空间”,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停车位利用率。三是加强校园周边车辆违停、超速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切实规范行车秩序。四是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推动道路诱导信息向接送学生家长定向推送停车信息和道路拥堵信息,实现停车诱导功能,做到社会车辆即来即走,减少长时间占道停车。
诸如宿州交警推动市城投公司,改造市一初中临近的废弃武警支队大院为公共停车场解决接送家长临时停车问题。
(三)完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规范道路交通秩序。
根据《中小学与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设施设置规范》、《中小学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优化与设计导则》等技术规范标准,科学设置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形成“标准”只是最低要求,保证通行有序安全才是科学合理的认知。
一是加大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特别是新建或新开校门的校园周边,严格对照规范标准逐项排查治理,对学校周边区域做到标识标志、过街设施、禁停网状线等基础交通设施务必要做到“应设必设”。
二是对学校大门设置在城市主干道或是大流量的次干道的增设护学通道、中央隔离栏、防冲撞缓冲区等,做到“能做尽做”。
三是城乡结合部学校大门在出城通道的,坚决采取提高等级处理,学校大门上下游100米范围内必须增加警示设施、照明设施,以提高夜间、雾天等不良天气下的视认性,协调路政部门增设路侧防护、加宽路肩或设置路侧净区,增强学校出入口的可视性与安全性。
(四)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交通安全要入心入脑。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条明确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法治教育内容”。
公安交警入校宣传教育要明确告知学校负责人,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学校老师要担主责,要承担起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学生的交通安全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学校不能仅指望每学期开学初,公安交警入校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学校老师要将交通安全纳入日常课程安排,让学生时刻有交通安全出行认识,有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带动家长提高交通安全意识,真正形成“小手拉大手”交通安全宣传效果,形成一个稳定、有序、安全、健康的上下学环境。
(五)整体联动现场办公,推动责任落实。
工作是实打实的干出来,每学期开学首个月的工作日及每月初第一周,市教体局牵头相关责任部门,安排一名分管副局长,组织督查室、公安局、城管局、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各一名同志,随机深入全市各中小学周边排查食品安全、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各种不安全因素,现场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各部门分工协助,形成联动机制,促成工作合力。现场调研办公后,各单位采取边排查、边宣传、边整改、边落实,对排查出的重大隐患,采取群力群策,合力共治,督查室予以挂牌督办,坚决做到整改措施、责任、时限、督办到位。对工作不认真、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
04
启示
面对严峻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打铁还需自身硬”,基层交警队伍需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意识,深入研究道路交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道路工程和科学技术等业务知识,熟练使用道路交通管理现代化手段,快速成长为业务精通的管理者,以解决工作中实际疑难问题。
一是找准混乱问题原因,对症解决。学校周边拥堵主要发生在学校大门附近,学校周边车辆乱停乱放主因是接送学生车辆是临时停放。因此,在大门出入口连接处设置人车分流路线,适时设置单行线,隔离栏杆,引导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各行其道,有序通行;同时,对大部分学校配建停车泊位不足的问题,可在周边开拓临时停放区域,明确可临时停放时长,严禁长时间等待,引导接送学生家长车辆有序停放。
二是改进服务管理思路,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学校周边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公安交警服务社会发展的缩影,管理过程需要理念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由于职能所限,单由交警部门很难彻底解决学校周边交通拥堵和混乱问题,所以需要城管、住建、应急等多部门和学校共同参与才能够彻底得到根治。作为道路交通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交警应加强沟通协调,与有关部门在宣传教育、交通疏导、开辟新的停车区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协同共治、共建共享的现代化交通管理模式。
三是提高科技执法水平,借势发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的宜居环境和服务功能有了新要求新期待,高效快捷地使用科技执法装备,不仅可以对道路交通参与者进行有效的监督,纠正惩处乱停乱放、不按规定通行,更可以对历史事故数据和安全隐患数据进行分析,查明缘由,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工作措施,实现警情指导勤务,落实“主动发现、主动进攻、主动防范”工作思路,建立发现、处置规范化流程,精准发现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点,主动科学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彻底解决学校周边道路交通顽疾。
作者简介:徐伟,安徽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二级技术主管;王雪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在读研究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