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阮希琼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最近,一位名为“球球”的上汽友道智途90后女工程师拍摄的视频在网上火了。她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上汽友道智途团队将40辆l4级无人驾驶集卡带到秘鲁,并在钱凯港“安家落户”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
事实上,半年前,当经历了20多个小时的旅途周折,才到达秘鲁时,球球根本笑不出来。原本还充满着好奇与期待,当看到灰蒙蒙的天、黄沙遍地的工作环境,她不禁担忧起项目建设的任务能否如期完成。
直到11月14日,伴随着鸣笛声,秘鲁钱凯港正式开港了。看着自家的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开始装载货物,井然有序地在港区内忙碌穿行,球球总算松了一口气,内心更是激动万分,她为自己能成为“一带一路”的建设者而感到自豪。
蔚蓝的海洋上,这座现代化的全自动港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秘鲁钱凯港的建成,意味着开辟了一条从亚洲横跨太平洋直达南美洲的新航线。而这背后,有着无数个像球球一样的奋斗者,让这个南美洲首座智慧港口完成了从蓝图到现实的蜕变。
第一关:
障碍重重
生活和沟通“水土不服”
尽管心里有预设,却没想到“水土不服”来得如此猛烈。来到秘鲁的最初两周,球球几乎是在上吐下泻、反复发烧中度过的。“还好我并不孤单,在并肩战友、公司领导、营地医生、本地阿姨等帮助下,我扛了过来。”
除了饮食上的不习惯,语言不通是另一大障碍。当地人都说西班牙语,很少有人说英语,更别说中文了。无论是生活、出行还是工作,翻译软件成了必备品。
作为项目经理,海哥在秘鲁招聘了一批当地人作为运营人员。“语言不通,成为团队融合是一大挑战。”
“比如,有时候,我们让现场人员把车停到a点,看看测试车辆能否顺利自动驾驶到b点,但当地人有时会理解错误,把车开到其他地方。”负责现场测试的产品经理炜东举了一个例子,“在当地,沟通成本要比国内高得多。”
为了方便当地人操作,研发团队在无人驾驶操作系统的语言中加入了西班牙语。“翻译只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用户界面如何让当地人去理解、去应用,这是需要不断磨合改进的。”球球说。
渐渐地,与当地人的沟通逐渐顺畅起来,球球和团队成员也在努力逐渐适应当地生活。走在码头,当地员工会热情地用“你好”打招呼,中国工程师也学起了西班牙语。从一开始的语言不通,到如今已是双向奔赴。
物质生活也在逐渐改善。走在路上,你会发现,随着码头建设完成,超市里多了不少中国商品,工程师可以在超市里买到“老干妈”,品尝中国味道。有时候,大家“你蹭蹭我的饭,我蹭蹭你的饭”,团队相处越来越融洽。
一些令人感动的瞬间也会闪亮。有一次,团队成员的钱包不幸被“调包”,当地的房东则表示愿意为他们免去部分房租,以感谢中国团队不远万里来帮忙建设码头。
“有时候,这种连接与羁绊,不仅仅体现在大国外交中,更体现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中,让我们逐渐有了归属感。”球球感慨万分。看着港口变得越来越繁忙和充实,她刚来时的局促与不安渐渐消散。
第二关:
从抗拒到熟练掌握
让当地人接受无人驾驶
事实上,无人驾驶集卡从上海来到钱凯港,也有很多“水土不服”的地方。
与传统集卡不同的是,这些无人驾驶集卡并没有驾驶室,就像一辆巨大的平板拖车,平板上驮着集装箱,能自动行驶在码头上。“当地人都十分好奇,没有车头的车怎么自己就跑起来了,都抢着与我们的车玩自拍。”球球说。
对当地人来说,无人驾驶是个新鲜事物。但也正因为如此,让当地人接受这个新鲜事物,在项目运行中显得颇为艰难。
“虽然不需要司机,但我们为了保证安全,现场会有两位安全员,后台也会有两名管理员远程监管,以防万一可以远程接入操控车辆。但一开始,当地人都对远程操控比较抗拒,上不了手,觉得不安全。”海哥是友道智途团队中与当地人打交道最多的一位,对此感触颇深。
没有其他办法,只有通过一轮又一轮的培训,反复地教与学,反复地实践。慢慢地,当地人发现,原来无人驾驶集卡不仅可以24小时高效率作业,而且比传统集卡安全得多。
遇到桥吊、轮胎吊等港口作业设备,无人驾驶集卡会自主避让。不仅如此,对于传统集卡而言,有时司机为了抢效率,存在插队行驶等现象,容易发生事故,但无人驾驶集卡会综合考虑道路优先级、排队情况、通行效率等因素,自动规划路线。当发生潜在风险,远程操控车辆时,也有防撞设置以确保安全。
如今,当地员工已经能够熟练地操作这些系统。“过段时间,等码头稳定运行了,我们先遣部队就要回国,后续所有的运营就要交给当地人完成。”海哥说。
第三关:
意外频发
13小时时差下跑出“中国速度”
随着第一批无人驾驶集卡在码头跑了起来,球球逐渐对项目的如期交付充满了信心。然而,意外接二连三地发生,一度让团队感到崩溃。
经历了50多天的航行,带着中国物资的船在风浪中靠岸了,它带来了更多的桥吊和无人驾驶集卡。这标志着项目进行到关键一步,8月1日就要进行码头无人驾驶集卡运营的首次联合调试。
更多设备的到来,也意味着团队的工作量开始猛增,大家连夜卸载货物。然而,远距离运输让这批无人驾驶车发生了一些损坏,给本就紧张的项目当头一棒。自然环境也是不可控的,货物卸了一半,海面突然出现巨浪,卸载工作只能被迫暂停。车队管理系统的软件部署,也频频受阻。
“意外时刻在发生,但我们不能停下脚步。”球球说,“不过很幸运,通过国内外团队的配合,这些意外都完成了‘软着陆’,我们在8月1日前解决了所有问题。”
球球称之为“幸运”,实则只有越努力,才会越幸运。对于友道智途而言,秘鲁项目的建成,就像国内外研发团队完成的一场“接力跑”。
秘鲁和中国有着13小时的时差,白天工作,晚上开会已经成了家常便饭,“大家都说这里是‘夜总会’。”炜东说。他告诉记者,友道智途来到秘鲁的中国工程师只有8名,主要负责现场运营、测试等,而代码处理工作都需要国内研发团队完成,为了与国内迅速对接,他们通常都要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第二天早上8点又要到达现场工作,中午累了,就在工位上趴一会儿。
有一次,友道智途国内工程师把完成部分工作的8台服务器从上海空运至秘鲁,炜东接到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为了赶进度,他立马驱车4小时,从钱凯赶往秘鲁首都利马拿服务器。
他们笑称自己就像“特种兵”。“特种兵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更是工作上的。在这里,每一个人不是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就可以了,更需要跨前一步,为这个‘一带一路’项目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正是这批“特种兵”,让无人驾驶集卡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建设。如今,这40辆无人驾驶集卡都已经在码头跑了起来,让秘鲁人感到震惊。“当地人觉得,建设这么一个巨型的现代化港口,让他们来做,可能10年都完不成。但中国只用3年时间就建完了,这就是‘中国速度’。”海哥说。
从上海到钱凯,再从钱凯到上海,来来往往的循环和接力,让港口日新月异起来。
港口建成前,南美洲与亚洲之间的大部分货运,需要在其他港口“中转”。现在,有了钱凯港就可以实现“直送”。原本需要运输35天的货物,现在仅需23天便可抵达,运输时间大幅缩短,物流成本大幅降低。
随着港口建设完成,友道智途的这批“特种兵”很快就要回国。以钱凯港项目为起点,友道智途将把中国无人驾驶集卡带到更多的国家。
上观号作者:上海汽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