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世界虽然每年只能保持几个月,但是打造过程不亚于任何土建大工程。
文 | 阿 布
气温骤降时节,零下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此时的南方小伙伴缩头缩脑,总想往暖和的地方钻——只有一个地方是例外,朋友圈里好像有五分之一的上海人都在那儿——那里零下20多摄氏度,是冰城中的冰城,那就是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
是什么让怕冷的南方人宁愿千里迢迢跑到更冷的北方呢?自然是冰雪大世界里让人叹为观止的冰雪建筑群——几十万立方米的冰块砌成的冰之城,闪烁着通透的光华,每年冬季都能吸引100万游客顶着严寒到访。
图源:冰雪大世界
这样壮观的冰雪之城是如何建成的呢?有一部名为《冰建王国》的纪录片,跟踪拍摄四年,揭开了“冰雪大世界”背后的秘密——这个大世界虽然每年只能保持几个月,但是打造过程不亚于任何土建大工程。
影片曾入围19个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提名,并获得9个最佳纪录片大奖,最近在全国艺联公映
每年,一到12月,建筑公司富有经验的经理就开始往松花江上跑——当松花江上的冰积到32厘米厚,也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的“采冰节”要开始了。
松花江上的采冰节
作为少见多怪的南方人,以前我一直以为冰雪大世界的冰雕冰建是现场制冰机制的冰,其实大误会——冰块都是大自然的产物——松花江上,漫无边际的江面都结起了厚厚的冰层,而这些冰,即将成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所以要等到冰面结到32厘米厚,是因为后期还要刨去2厘米的表面碎屑,保证冰块晶莹剔透。
凌晨三四点,富有多年经验的采冰人就开工了,他们先用机器设备在江面上画出一道道线,将冰面切割成一个个3米x2米的小块:
机器切得不深,后续全靠人力开凿——用长长的冰凿在切线处钻出小坑,再施以巧劲,冰块应声开裂。工人们一干就是12个小时,每人每天要开凿出500平方米的冰块来。这份工作不仅要冒着酷寒,一天中大部分时间还需要站在漂移的冰块上,随时有落入冰水的风险。
一位采冰人说,前几天和他一起干活的工人就掉进了水里,幸好被工友眼疾手快一把捞起。采冰人们一般7至9人为一组,方便互相照应。
采出来的冰块,每天能堆满上百辆卡车,这些卡车都有同一个目的地——冰雪大世界的建筑工地。这里的施工条件比一般土建工地更为艰苦,不仅是冷,更因为冰屑满地,非常滑。冰建的第一步是搭好钢架,再对冰块进行切割、打磨、运送。工地上的大型机械并不比一般工地少,叉车、油锯、塔吊、铲车……十几个工种云集。
和采冰人一样,冰建工地招建筑工人,也喜欢招经验丰富、做过冰建的人,否则很容易出事故——纪录片没有回避曾经的伤亡,事故多是因为喝了酒——天实在太冷了,不喝酒工人受不了。
来到冰建工地的,多半是近郊农村的农民工,春耕秋收,到了冬闲时节,就到冰雪大世界来挣一份过年钱——最多时,这里同时有一万多名农民工在干活,他们每一天的工资是500元。
2023年的冰建工地。图源:哈尔滨新闻网
《冰建王国》对设计师或公司主管的采访并不多,将主要的篇幅都聚焦在了采冰人和建筑工人身上——这可能是全国最冷的工地了,一万名工人在与冰雪为伍,他们需要将卡车上的大冰块切割成适合垒砌的砖头大小,再将冰面用锉平整,锉出纹路,一切就绪之后,冰块与冰块的拼接、黏合,用的不是传统建筑的水泥砂浆,而是水——在冰块上浇上水,再叠加上另一块冰,就能牢牢黏合,垒筑起高达40米的巨型冰雪双塔、气势恢宏的仿圆明园“大水法”。
这里的工人甚至每天要工作16至18小时:凌晨三四点开工,做到中午休息,垒冰的工人们去吃饭,搭脚手架的工人上场——他们要把脚手架按照前一波工人的进度往上接着搭,以便工人们在吃过饭回来之后,继续攀上脚手架,接着往上垒冰。两拨人之间无缝衔接,工地则24小时运转,为的是抢速度——冰建和普通土建相比,时间限制得更严,他们必须在15天内造完全部冰雪景观,以赶上岁末的开园迎客。
今年最受关注的景观有:超级冰滑梯、冰心筑梦、冰河万象等。图源:哈尔滨新闻网
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滴水成冰,工人们的盒饭,刚打开似乎就要凉透。但你从他们脸上甚至看不到多少疲惫,更加没有怨言——拿到工资时他们显得很满足,觉得这里是农闲时挣钱的好去处。
哈尔滨人赏冰雕的传统是怎么来的呢?纪录片中提到,最初冬天的冰城没有什么公共娱乐,到1963年时,有关部门提议因地制宜进行冰雕展示,为市民增加冬季活动场地。最初的冰雕展还是由食品厂冷冻库主导的,因为那里方便制冰——简单地把一些花卉冰封起来,就形成了最初的“冰灯游园会”,第一届在哈尔滨的兆麟公园举行。
规模越来越大的冰雪大世界。图源:黑龙江省政府网
60年后,如今的冰雕展已然发展为巨型规模的冰雪大世界(“冰雪大世界”始于1999年),《冰建王国》的导演、制片人齐滨英说,电影里主要拍摄了四个景观,实际上一年至少有60个景观,大型的也有十多个。有些景观并非传统的建筑风格,流线型设计,施工难度更大,而且每往上垒一层,都要加灯带——先将冰块开槽,嵌入灯带后,每隔一段距离用筷子固定,再浇上水冻住:“像那个40米的双塔,从设计到施工都非常难,工程师在那儿昼夜不敢合眼,就怕出意外。”
纪录片中拍摄的是2019年的冰建工地,当年的主景观为40米高的流线型双塔。图源:黑龙江省政府网
片尾,可以看到冰建的科技含量也将越来越高——今后,冰块不再需要工人手工切割打磨,有机器直接切割成形,误差不会超过1毫米。气膜建筑等新科技的运用,也让冰建更能挑战传统建筑做不到的造型和功能。哈工大的团队已经在为冰建更新换代提供新思路……导演说,这一切给冰雪大世界带来新活力的科技背后,都隐含着另一个挑战:用不到这么多冰建工人的时候,他们在冬季能找到怎样新的工作?
尽管《冰建王国》没有用到任何花哨的拍摄技术,也没有一味展示冰雪大世界的炫酷,但它以白描方式所呈现的中国工人最真实的一面,还是以淳朴的力量打动了观众。目前这部纪录片正在全国艺术电影联盟公映,它不仅满足了南方人民对于“冰雪大世界是如何建成”的好奇,还让人看到了纪录片该有的本质:普通人的真实生活。
导演(左)在映后和观众互动
毛泽东与上海
这个圣诞节,难过!
独家 | 清华女生朱令“铊中毒”事件调查往事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