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2024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在我校顺利召开,长三角地区52家高校共话科学家精神与学风建设。本次论坛以“潜心科研矢志报国——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主题,由上海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上海理工大学承办,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协办。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馨,上海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学校研究生院、党委研工部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及长三角52所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与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出席本次论坛。我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分管领导、导师代表、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参加本次论坛。
陈馨代表上海市科协向本次活动的获奖者表示衷心祝贺。青年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肩负着科技发展的历史使命,她希望青年朋友要自觉弘扬科学家精神,做优良学风的实践者;青年朋友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做科技强国建设的参与者;青年朋友要以优秀科学家为榜样,做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要让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争当学术优异、学风优良、品德优秀的有为青年,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和力量。
盛春代表上海理工大学致欢迎辞,他指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是高校办学永恒的主题,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工程。一直以来,上海理工大学高度重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工作,秉持“信义勤爱思学志远”的校训精神,切实回应“建设科技强国、上理何为”的时代命题,为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上海理工大学将以承办本次论坛为契机,与大家一起携手共进,推动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再上新台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届论坛共评出205篇“论·理”优秀学术论文;77篇“务·实”优秀工作案例;40名“树·典”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艺·汇”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共评选出优秀视频作品18个,舞台剧目作品14个,绘画文创作品35个。论坛集中为优秀论文、优秀工作案例、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优秀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获奖代表,以及优秀组织奖、特别贡献奖获奖单位颁奖。
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扬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大学等29家单位获“优秀组织奖”。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安徽理工大学获“特别贡献奖”。
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未来的召唤;是爱国、创新、求实、奉献的传统赓续,更是协同育人的时代之歌。论坛上,上海理工大学江畔剧社的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了自编自导自演的科学家精神舞台短剧——《追随光成为光》。该作品以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科研团队为背景,通过讲述在庄院士的引导与带领下,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三个群体人物如何做出正确选择,来反映整个科研团队争做科学家精神的弘扬者,肩负起时代重任,一起追随着光,并努力也成为一束光的故事。
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目是本次论坛文化系列作品征集板块中特别新增的独特艺术形式,旨在通过各高校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引导青年群体通过舞台剧目的创作,更深切的领悟科学家精神,运用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舞台效果,更生动的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共筑科技强国梦。
2025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将由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上海理工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王张琦将论坛旗帜交接给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处副处长范翔。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校务委员会执行主席、光子芯片研究院院长顾敏作《光学人工智能——科研创新与影响力》主旨报告。报告中,他以澳大利亚的创新成果和上海理工大学光子芯片研究院的科研发展历程为例,强调了科研创新的重要性,指出了研究生培养中的创新、工业界合作的重要性和研究为社会带来的影响力。进而详细讲述了国内外科学家们如何探索突破光学成像衍射极限的方法及相关技术在光学成像、信息存储和芯片方面的巨大潜力,展示了光子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光学人智能对未来发展的影响。
下午,与会代表分别在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分论坛、华东理工大学“导学思政学风传承”分论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分论坛、安徽理工大学“至真求实工匠精神”分论坛开展研讨交流。
“知行合一树创新实践之星典型展青年科技报国之志”研究生创新实践之星分论坛在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举行。论坛邀请了来自江苏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的七位研究生,分享他们在弘扬科学家精神、科研创新、创业实践、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项目中的经验与感悟,为50余位各高校与会师生提供借鉴和启示。
“构建导学思政育人新格局赋能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学风传承分论坛暨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建院20周年系列论坛在华东理工大学徐汇校区举行。论坛邀请2024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务·实”工作案例一、二等奖获得者与学校首届研究生“文明导学团队”进行分享。参会师生还围绕导辅协同育人、创新人才培养、优良学风建设等主题进行了讨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的近百名师生代表参加。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快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分论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举行。论坛邀请了2024年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中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相关主题论文的获奖代表进行了分享。来自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获奖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嘉宾分享了他们在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就科学家精神与研究生人才培养等实践探索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
“至真求实传承工匠精神涵养优良学风”分论坛在安徽理工大学举行,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平松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特别邀请“大国工匠”朱恒银教授做专题报告,讲述“技能铸就工匠,创新成就想”之路。主题报告之后,与会人员围绕“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教育家精神,以及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产教融合过程中,学风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
论坛还设置《艺·汇——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展览》,展出部分优秀获奖作品。绘画文创作品以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屠呦呦、孙家栋等科学家的故事作为设计背景,用绘画、海报、印章、绘本等富有创意的文创形式,让科学家精神走入大家的日常生活。视频作品叙事巧妙,引人入胜,情感传递紧凑有力,无论是拍摄、剪辑还是声音设计都在都在触动着观众的心灵,激发出深层的情感共鸣。
科学家精神文化系列作品征集旨在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向科学家精神致敬,展现对科学家精神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引导青年群体持续弘扬科学家精神,在追求科学真理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共创更加灿烂的科技与文化未来。
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上海理工大学也迎来了118周年校庆。召开长三角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论坛,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生动实践,适逢其时,意义重大。
近年来,学校立足于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科学道德与新时代优良学风落实到求学、教学和治学全过程,高质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努力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学校连续举办二十二届研究生科技文化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一院一品学风建设品牌;持续开展研究生学风传承项目,实施系列科学家故事研习、原创科学家精神舞台剧等项目,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风建设;组织评选百间“学风标兵寝室”,开展“学在上理”一站式社区学风建设系列活动,让学风融入学习、生活各个场景。同时,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建设16个创新实践平台,取得一系列成效,获得“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十年发展重要贡献单位”,中国研究生数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先进个人、卓越贡献奖,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学校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为牵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江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长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联盟”;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携手共建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人才一体化培养。
未来,上海理工大学将继续坚持立德树人、厚植爱国情怀、突出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在崇德向善中勇于创新、坚持理性,恪守学术道德,强化底线意识,勇攀学术高峰。坚持以教风带动学风,以管理促进学风,以服务助力学风,以环境涵养学风,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