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我想请两位专家讲讲在年轻时战胜困难的故事和心得,给我们打打气。”3月4日,北京市医学科技创新院士、北京学者“领航”系列讲座第三期如期举行。在交流对话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刘医生的话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在讲台上,两位主讲人欣慰地望着台下的人们,或许也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两位主讲人,一位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吉训明。20余年里,他带领团队在低氧与缺血适应防治脑卒中、以血流再通为基础的卒中神经保护和静脉性脑卒中等领域,进行系统性和创新性转化研究,多项成果写入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另一位是北京学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妇幼保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阴赪宏。他积极关注女性生殖健康、出生缺陷重大问题,在自己的领域默默耕耘,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充满挑战的任务。
饱含科学家精神的人生答卷
面对各种困难,阴赪宏身上一直有着“不畏难”的特质。阴赪宏表示,战胜成长中的困难的秘诀,在于不断积累。
1982年,阴赪宏考入河北医科大学中医系,毕业后在石家庄铁路中心医院工作。之后,他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首都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后。阴赪宏表示,他的导师们造诣很深,从导师们身上,他感受到治学精神、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在导师们的指导下,他掌握了很多开展学术研究的本领。
2010年,正担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的阴赪宏被任命为北京市第七批援疆医疗队领队,带领队员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开展为期三年的医疗援疆工作。“我勉励自己,这三年,一定不能浪费时间。”阴赪宏表示。
在他的推动下,一系列医疗卫生项目逐步在当地启动。其中,针对和田地区妇女乳腺癌、子宫颈癌高发的状况,阴赪宏组织实施妇女“两癌”筛查项目。在他的记忆中,项目实施早期充满艰辛:“该地偏远闭塞,当地医生普遍不掌握筛查技术;当地妇女的健康意识不强,即使是免费筛查,动员她们来检查也十分困难。”
“我们一个村一个村地突破,避免漏检,培养当地医生,开展健康科普,最终实现了适龄妇女筛查全覆盖。”阴赪宏介绍。
2014年,援疆回京后,阴赪宏调任北京妇产医院任副院长,主抓科研、教学、医技等工作。彼时,相比较而言,北京妇产医院的科研工作尚是个短板。阴赪宏帮助各科室梳理科研方向,制定全院科研发展路径,搭建科研平台。由此,北京妇产医院的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吉训明的从医、科研之路,步履始终坚定。
在天津医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吉训明认为自己“学得还不够”,来北京继续攻读博士后,师从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导师的胸怀和眼界,令我受益匪浅。我明白,遇到医学难题,要敢于挑战,要具备百折不挠的精神。”吉训明回忆。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工作期间,吉训明获得了多次出国交流的机会,他也体会到,当时国内在脑血管病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回国后,吉训明逐步搭建科研平台,加速人才培养,促进医学创新。他推动成立宣武医院—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培养出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在内的优秀人才。任宣武医院副院长期间,他根据临床科研人员需求,建立良性机制,做好科研服务。
“我很幸福,把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结合在了一起。”吉训明表示,“作为医生,用创新技术解决棘手的疑难病症,这种成就感是无法比拟的。作为一名管理者,站在学术前沿,带动他人共同向前,这也是一件欣慰的事。”
诠释科学精神的学术答卷
会上,作为主持人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抛出了一个问题:先讲科学精神还是科学家精神?
吉训明认为,应该先讲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最好诠释。
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病因,研究表明,我国卒中终生患病风险和复发率居世界首位。原因是什么?吉训明锁定该问题展开研究。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是我国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吉训明介绍,对于颅内动脉硬化狭窄,无论是血管内膜剥脱、支架置入术,还是强化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长期大量用抗栓和抗凝药则会引发出血和损伤肝脏。
吉训明意识到,需要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脑卒中防治手段。他带领项目组攻坚克难,提出“双上肢远隔缺血适应”理念,发现并证实低氧适应的脑保护作用,阐明其抗缺血缺氧损伤的机制;建立远隔缺血适应防治体系,证明了该体系对卒中预防,特别是对颅内动脉狭窄和脑小血管病预防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作用机制。
“面对庞大的患病人群,我们团队也在不断提出问题、革新技术,拥抱新科技。”吉训明介绍,他和团队研发的远隔缺血适应专用治疗仪器,已经成为卒中患者的“居家康复师”。
“仪器上有两个袖带,绑在患者双臂上,对双上肢进行反复有规律的加压,阻断与恢复血流,达到增强缺血组织血流代偿,从而预防和治疗组织突发严重缺血伤害的目的。”吉训明介绍,老年患者在家就能自主进行缺血预适应训练,这解决了中国脑卒中防治难点,更给无数患者家庭带去了新的希望。
出生缺陷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很多家庭的噩梦。
“很多出生缺陷发生的原因并不明确,可由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由上述两种因素交互作用或其他不明原因导致。”阴赪宏介绍。
为明确出生缺陷的风险因素,自2017年起,北京妇产医院牵头开展“建立出生人口队列,开展重大出生缺陷风险研究”项目。“历时6年,我们在全国20个地区45家相关医疗机构,收集了超过50万名孕妇的孕前及全孕期的遗传、环境及生活方式等暴露因素信息,并建立了全国出生人口队列生物样本库。”阴赪宏表示。
阴赪宏介绍,项目组探索了孕妇红细胞和/或血浆B族维生素水平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宠物暴露与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空气污染和极端温度对早产的影响,金属钡暴露与神经管畸形的关联性以及环境污染物总体浓度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等。
“下一步,会继续扩大疾病和健康评估的范围,探索出生缺陷风险因素研究、死胎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等,逐步揭开出生缺陷的未解之谜。”阴赪宏表示。
文:健康报记者 郭蕾
编辑:李诗尧
校对:杨真宇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