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专家解读

10次阅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其中,

城市上涨0.2%,农村上涨0.3%;

食品价格上涨2.9%,非食品价格下降0.3%;

消费品价格上涨0.2%,服务价格上涨0.4%。

1到10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0.3%。

2024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专家解读

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其中,

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3%;

食品价格下降1.2%,非食品价格持平;

消费品价格下降0.4%,服务价格持平。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变动情况

10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0%,影响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56个百分点。

食品中:

鲜菜价格上涨21.6%,影响CPI上涨约0.44个百分点;

鲜果价格上涨4.7%,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畜肉类价格上涨2.8%,影响CPI上涨约0.08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上涨14.2%,影响CPI上涨约0.18个百分点;

水产品价格上涨1.4%,影响CPI上涨约0.03个百分点;

蛋类价格下降2.5%,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粮食价格下降0.7%,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同比五涨两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衣着、医疗保健价格分别上涨4.7%、1.1%和1.1%,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0.8%和0.1%;交通通信、居住价格分别下降4.8%和0.1%。

2024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专家解读

各类商品及服务价格环比变动情况

10月份,食品烟酒类价格环比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

食品中:

鲜菜价格下降3.0%,影响CPI下降约0.08个百分点;

畜肉类价格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7%,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水产品价格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04个百分点;

蛋类价格下降2.0%,影响CPI下降约0.01个百分点;

鲜果价格下降1.0%,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其他七大类价格环比三涨三平一降。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1%、0.2%和0.1%;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均持平;交通通信价格下降0.7%。

2024年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 专家解读

专家解读相关数据

针对2024年10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进行了解读。

CPI环比下降,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10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食品价格高位回落,加之汽油价格下行,CPI环比下降0.3%,同比上涨0.3%。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略有回升,同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CPI下降0.3%,上月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0.8%转为下降1.2%,低于近十年同期平均水平,是影响CPI环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食品中,天气晴好利于鲜活食品生产储运,叠加前期受极端天气等影响价格上涨较多,猪肉、鲜菜、水产品和鲜果本月价格分别下降3.7%、3.0%、2.0%和1.0%,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20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七成左右。

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2%转为持平。非食品中,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本月国内汽油价格两次上调,但幅度较小,全月均价仍较上月下降1.5%,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05个百分点,占CPI总降幅两成左右;受国际金价上行影响,国内金饰品价格上涨4.2%;国庆期间出游需求增加,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4.1%和1.3%,但受燃油附加费下调和节后出行快速减少影响,飞机票价格下降5.6%。

从同比看,CPI上涨0.3%,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食品中,鲜菜、猪肉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1.6%、14.2%和4.7%,涨幅均有回落;牛肉、羊肉、食用油和鸡蛋价格降幅在2.7%—13.4%之间。

非食品价格下降0.3%,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非食品中,能源价格下降5.1%,降幅比上月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汽油价格下降10.7%。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下降0.2%,降幅与上月相同,其中新能源小汽车、燃油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6.6%和6.1%。服务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工具租赁费价格上涨3.2%,旅游价格降幅收窄至0.4%;医疗服务、教育服务价格分别上涨1.8%和1.2%。

据测算,在10月份0.3%的CPI同比变动中,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

(总台央视记者 李唐)

正文完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