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下的人祸与人性——《焚城》
今天聊聊电影《焚城》。
片名Cesium Fallout (2024),别名消防员。
在港片里,灾难片一直是个很少见的类型。但《焚城》勇敢尝鲜,成为香港首部聚焦核辐射的灾难影片。故事围绕一起因电子垃圾引发的火灾,导致放射性物质意外泄漏,整个城市陷入生存危机。
英文片名《Cesium Fallout》更直白,就是《铯辐射》。这里不仅有核辐射的威胁,还有远离灾难现场的另一处战场。
电影开场引用了狄更斯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定下了影片的基调,暗示后续的矛盾冲突。
《焚城》围绕一起因电子垃圾引发的火灾展开,采用多线叙事,在24小时内融合了灾难救援与政治博弈,展现了不同角色在危机中的选择与冲突。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不仅目睹了城市的毁灭,也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展示了人祸的严重性。
开头时,火灾的爆发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人们往往将其视为小事。然而,随着情节推进,观众渐渐意识到,这场灾难不仅是自然的结果,更是人类贪婪与疏忽的产物。这引导我们反思: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是否忽视了潜在的危险?
镭226和铯137的基本知识在电影中已经讲得很透彻,所以我不浪费篇幅了。
这部影片在视觉上较为震撼,更在情感与社会反思方面下了功夫。
角色的塑造成功,“给我干的老板”和“跟我干的领导”,两种典型人物在影片中都有表现。
刘德华饰演的范伟立是一位环境保护专家,十年前因火灾失去了妻子,内心充满愧疚。他业务能力强,满情感和责任感。
白宇饰演的消防队长黎杰峰则无畏无惧,代表了无数奋战在一线的消防员。影片通过他的角色传达了灾难面前的勇气与奉献。黎杰峰与范伟立的关系不仅是合作,更是情感的交织。在危急时刻,两位角色的关系逐渐深化,他们的信任与团结成了拯救城市的关键。
莫文蔚饰演的Cecilia则是另一位重要角色。作为决策者,她与范伟立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Cecilia冷静理智,考虑的是信息公开可能引发恐慌。她的决定并非全是出于自私,还有不敢不想承担责任的缘故。这个角色的复杂性让观众思考:在危机时刻,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
虽然观众作为普通人对她很鄙夷,但设身处地想一想,自己恐怕也没有那个魄力。现在回头想想,会愈发钦佩当年的封城决策以及广大人民的坚定支持。
在电影中,立下“flag”的角色往往注定会领便当。
这部影片也不例外,立下各种“flag”的角色几乎无一幸免。
《焚城》的视觉效果是一个亮点。
特效团队在火灾和爆炸场景上下了很大功夫,火焰翻滚、浓烟弥漫,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特别是在狭窄街道上的人群疏散和救援场面,真实感十足。
导演潘耀明展现了非凡的拍摄技巧。广角镜头将整个城市的混乱与破坏尽收眼底,特写镜头则细腻地反映了角色的情感变化,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影片对放射污染的表现也同样出色。尽管放射性物质肉眼不可见,影片通过美术设计,将这种无形的威胁生动呈现。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的紧迫感也随之上升。
《焚城》比我期望的要好。
本以为这会是一部像《明日战记》那样的电影,没想到好得多。我原以为它会显得小家子气,没想到比我想象的大气得多。
虽然是一部灾难片,但影片没有陷入绝望和悲观。导演通过一系列动人的情节,让观众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和力量。影片质量可以,值得一看,而且,就冲着刘德华演唱《中国人》让蛙们破防,也得要支持一波电影。
《焚城》不仅是一部灾难片,更是一部深刻探讨人性与社会责任的作品。
人祸,才是最可怕的。影片中的灾难并非自然灾害,而是多年积累的人祸。它揭示了一个庞大的垃圾走私黑幕,以及那些为私利而无视公众利益的贪婪商人。
在空调房里,官僚们忙于大局的同时开展夹杂私心的派系斗争。影片通过对角色间权力斗争的描绘,揭示了危机时刻,决策者责任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尖锐矛盾。Cecilia与范伟立的对立,既是观点上的冲突,也是价值观立场的激烈碰撞。在高潮部分,观众能切身感受到角色们在生死存亡之际所作的艰难选择。面对威胁,选择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与考量,这种复杂性让影片更具深度与共鸣。
香港首部灾难片,
核辐射下的人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