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代小佩
朱新宇只要在科技馆,总会忘掉时间。有一次,妈妈到处找不到他,紧急之下联系学校保安,才发现他又泡在科技馆。
18岁的朱新宇,是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人。寻乌,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2019年4月实现脱贫摘帽。几天前,科技日报记者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山区。
科技馆让他爱上物理
2015年,朱新宇所在的寻乌中学第一次有了农村中学科技馆,并获赠21套科技展品。2018年,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送来一批新的科技展品,朱新宇跟着寻乌中学科技中心的物理老师黄才发去搬这些设备。
“我觉得很新奇,有无人机、孔明锁、机器人、3D打印机等。”被迷住的朱新宇,只要有课外时间,就缠着老师去科技馆拆装机器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真正拿在手上,才能探索背后的原理。”朱新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寻乌中学科技馆
喜欢科技馆的还有11岁的初中生开天。她每周和表哥一起制作拖拉机等手工品。“有科技馆后,我的数学成绩提高到100分以上。虽然我是菜鸟,但我能笨鸟先飞。”开天告诉记者。
谢钟书今年上高一,最喜欢馆内的机器人。“它能唱歌跳舞,还能做俯卧撑。”谢钟书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技馆让他爱上了物理。现在,他看过霍金的《时间简史》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会主动搜有关宇宙探索的纪录片。“我之前知道一点点科技,有科技馆后兴趣更浓了。”
2018年,寻乌县澄江中学也有了一所农村中学科技馆。
蓝文斌在澄江中学念初三,是科技小制作的“发烧友”。负责澄江中学科技馆的政治老师谢家巍注意到蓝文斌手上总是带着一枚模样奇特的“戒指”。原来,蓝文斌把饭卡中的感应芯片和线圈取了出来,放进一段硅胶材料中,就成了戒指。“衣服没有口袋,我也能随身带着饭卡。”蓝文斌说。
蓝文斌自制的吸尘器引起全校老师关注。“他的课桌底下总是放着一堆零部件,没事就拿出来倒腾。”谢家巍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蓝文斌发明的饭卡戒指
但科技馆还远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科技馆最初的21套展品,已经4年没有更新,学生看多了会腻。”寻乌中学科技中心的物理老师陈高添说。
谢钟书去过上海的科技馆。“我当然希望有大城市那样的科技馆,展品丰富,场馆很大,长期开放。但在我们小县城,能有科技馆就很不错了。”
播下种子,才知道哪一颗会发芽
科技馆的老师们也都清楚:在农村传播科学,难。
“缺乏专业的科普教师阻碍科技馆发展。我们都是任课老师,兼职科技的馆工作,自己带的课一堂也不会少。”陈高添告诉记者。
澄江中学副校长潘坚明说:“山区偏远,本身就难招到老师,理科尤其是物理老师更缺。”
“还有就是,科普工作在农村认可度不高。因为科普效果很难衡量,农村学校更看重考试成绩。”黄才发说。
来寻乌中学之前,1994年出生的林莉在广东佛山教书。“那儿的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科技馆,或报班学习编程等,培养孩子兴趣。而偏远山区主要还是看重应试教育。”
高三学生刘敏馨和黄才发讨论展品原理
但他们依然坚持在山区做科普。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刘大禾到澄江中学做科普讲座。
“讲座时有个激光实验,刘教授怕激光伤害我们的眼睛,让我们千千万万把头扭过去,背对激光。他说了好多遍,直到所有人转过身。”邹越越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听讲座前,我对科学只有一点兴趣。听刘教授讲完后,我越来越觉得科学有趣。我很感谢他。他还说,我们国家现在很缺科技人才,所以激励我们好好读书,用科技为国做贡献。”邹越越在采访中表示。
寻乌县最南边的丹溪乡,有一所叫丹溪中心校的农村小学。丹溪中心校的校长对黄才发说,希望科技馆的老师经常带着科技展品下乡。“你们不来,这些孩子几乎见不到任何科技展品。”
原标题:《在这里,他们让山区孩子爱上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