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天台上,枕着充气月球,伴着漫天星辰,宋思衡用电钢琴缓缓奏出德彪西的《月光》。古典的曲谱,现代的演绎,却满载对未来的畅想。这一刻,这场体验式钢琴音乐会的主题“来自地球的钢琴诗”也被具象化了。
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艺术天空”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以及虹口区开展公共文化“文化三地”专题配送内容之一,即日起至17日,来自上海的80后钢琴家宋思衡原创钢琴系列作品《来自地球的钢琴诗》在有着95年历史的胜利电影院上演,这也是该作品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的首轮演出。不止于钢琴曲表演,4层楼的胜利电影院也焕新为沉浸式演出空间,以装置、展览、默片等形式,让观众们从取票的那一刻起,就被带入这场跨时空的旅程,跟着宋思衡这位“来自地球的钢琴师”一同漫步“宇宙星河”。
从老上海风情的乍浦路风貌影视街漫步而来,修旧如旧的胜利电影院便在路口。踏上影院门前的复古电车,检票女郎递上写有座位号的入场券。穿过电车,步入影院,仿若走进时空隧道——一楼的自动钢琴演绎着经典名曲,银幕上的黑白影像是1902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开山之作《月球旅行记》;二楼布着日光灯管的地面中央,架着一台老式三角钢琴,人们可以随心上琴试奏;三楼是主舞台,被透明观众座椅簇拥着的三角钢琴上方,悬着一件代表太空飞船的装置,舞台四周则隔出空间供合作音乐家演出;四楼露台中央搭建了一只巨大的充气月球,成为即兴演奏的舞台。
“自此,我们演出的四个篇章全部开启:一楼自动演奏,二楼你弹,三楼我弹,四楼我们一起仰望星空。”宋思衡这样解释此次多媒体沉浸式演出的“策展思路”。
为什么要办这场体验式钢琴音乐会?“有表态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宋思衡说。
在宋思衡看来,在过去一两百年间,钢琴家对经典作品的演绎近乎饱和,自身却鲜有原创作品产生。作为80后音乐家,宋思衡希望这一辈钢琴家中,能出现像贝多芬、肖邦、李斯特等古典音乐大家一样的人物,在弹奏之外,能有留得下的原创曲谱。特别是在新时代,他更希望中国的原创乐曲能在古典音乐中拥有一席之地。
《来自地球的钢琴诗》是宋思衡的第二组原创作品,共12首乐曲。该系列描绘了人类通过音乐向地外文明展示地球文明的12个瞬间,表达人们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梦,反映地球和人类纷繁复杂的文明史,展现历史底蕴和民族神韵。
今年起,这组作品已在多地演出,但多媒体沉浸式演出还属首次。其实,宋思衡作为“多媒体独奏音乐会”的创始人,从2009年起就开始实践多媒体独奏音乐会。通过将音乐旋律配合艺术影像,营造“音中有画、画中有音”的艺术效果,让观众领略到更直接、更有感染力的艺术魅力。
此次为了找寻合适的场地,宋思衡团队在上海看了不少演出空间,最终选择了建筑辨识度非常高的胜利电影院。一方面,作为独栋多层建筑,曾承接多场国际一线品牌大秀的胜利电影院,为演出带来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与电影圈非常熟悉的主理人沈斌眼界开阔,更能接受“天马行空”的创新创意。今年夏天,双方第一次会面交流,从午后一直聊到晚上7点多,相谈甚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