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记者 孙淼 济南报道
近年来,“癌”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还时不时登上热搜,使许多公众不禁心生恐惧:“得癌症的人越来越多,该怎么办!”
作为一名近四十年坚守在中医肿瘤诊疗临床一线,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岭南肿瘤研究所所长林丽珠教授在接受《医脉相承——国医名师访谈录》栏目组专访时,就公众的疑问进行了详细介绍。
【记者】如今,很多公众会发现,身边患肿瘤的人越来越多,您认为这是什么原因呢?
【林丽珠】这样的说法是十分片面的,实际上应该综合考虑这一问题。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我们国家的平均寿命不到40岁,现在我们接近80岁。当前,老年人患有肿瘤疾病的比例更大,寿命延长加重了肿瘤的高发,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如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随着健康中国、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等提出,两癌筛查、健康科普等普及,公众的健康意识也提高了,很多人会定期体检。加之,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都使得“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不得不承认的是,癌症高发,生活方式导致的也有一些关系。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实际上也是越来越不健康,手机不离手、吃饭高油高脂、熬夜不运动等。
【记者】近四十年,您始终坚守在中医肿瘤诊疗临床一线,并以肺癌为科研主要方向。那么,多年来,中医治疗肿瘤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呢?如:患者的体质、治疗理念等,请您介绍一下。
【林丽珠】我觉得肿瘤总体来讲,现在找中医进行治疗的,患者体质虚更加的突出。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肿瘤的治法,以清热解毒类居多。但是现在扶正补虚更多,因为患者接受各种治疗手段越多,其体质会更差。实际上整个肿瘤的治疗,每个病都有其特性。
以肺癌治疗为例,中医来讲,最基本的理念就是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在临床上,很多肺癌病人表现为有痰、咳嗽等等。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脾肺关系最大,痰瘀虚毒为主要的诱因。中医益气除痰方疗效显著,我们就研发了益肺散结丸,来治疗患者,也确实取得了比较好的临床疗效。
再如肝癌,我们以前是以肝滞血瘀为主,要清肝、凉血、解毒、去瘀。现在,我们发现经过一系列的治疗,病人以脾肾亏虚为主,或者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就要转为健脾补肾或滋润肝肾的治法来治疗肝癌。
因而,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源于中医的基本理论,但又超越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要与时俱进,将现代医学发展以及现代科技发展赋予中医药更丰富的内涵,使得它不断地进步。
【记者】您提到,现在肿瘤患者很多是虚证,说得很多的还有这么个词“癌因性疲乏”,中医讲虚要缓补,这是您临床上多用膏方的原因吗?
【林丽珠】是的,虚要缓补,因为有这个理念,我们就制定了这么一个膏方,辨证脾肾亏虚,用一些补脾益肾的中药,常用的党参、北芪。补血肯定要有阿胶。要做成膏方就要成膏,要有黏度,包括阿胶、龟板等,我们用养血补血,叫做血肉有形之品,阿胶也是属于血肉有形之品。在此前提下,注意加上健脾的,如陈皮;理气的,如木香。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怕温补太多就加点麦冬,使得患者既能睡得好,又能补得好,其状况就会明显的好转。
【记者】药物引发的全身性不良反应,如恶心、脱发以及免疫系统的显著降低,给很大一部分肿瘤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甚至导致部分患者在经历这些折磨后选择放弃治疗。
【林丽珠】要清醒地分析、看待这一问题。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当然有其优势,中医药治疗很难做到把一大块肿瘤消掉。但是相应的,西医治疗方法所导致的皮肤损害、肝肾损伤等各种毒副反应问题,中医药介入可让肿瘤患者活得更有质量。
几十年来,我们建立了一整套的对于治疗带来的副反应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尽管,不同的化疗药物对于身体的影响不同,但几乎所有化疗后的患者都会有两个副反应,骨髓抑制,即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还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
骨髓抑制,中医讲的是脾肾亏虚。肾主骨生髓,所以,我们就用健脾生髓法来治疗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中医讲的是胃气上逆、脾气下降。脾胃升降失和了,就以和胃止呕的方法治疗,如和胃止呕的膏方帮助患者胃口改善。再如靶向药物治疗后,大部分都会有皮疹、腹泻等,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用宣肺清热的方法,通过遍查古方,临床研究,我们研发了院内制剂“金花解毒搽剂”,用于皮疹患者,效果非常好。
所以,建立的一整套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不仅是这个病有怎么样的诊断,怎么样的治法、方药,我们还有很多形成了一系列的药物,当然很多是院内制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我认为中药在治疗所导致的副反应方面,它的优势和特色是非常明显和突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