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10次阅读

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美国,科学界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实验:四男四女被送入一个旨在模拟地球环境的大型“温室”,这个项目名为“生物圈2号”。

构想之初,这些参与者的经历无疑是科学探索中的一大壮举。然而,结果却并未如想象般美好,这个实验的失败揭开了人类无法简单复制地球生态系统的冰山一角。

彼时的科技圈等着看这场“人造地球”实验的成功与否,美国的科学家们坚信,只要创造出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的小型生态系统,他们就能开创人类永久移居其他星球的先河。

生物圈2号项目位于亚利桑那州沙漠,占地约12000平方米,耗资1.5亿美元,这笔巨大投入让全世界都为之侧目。工程于1987年启动,直到1991年才迎来了八位勇敢的志愿者,他们需要在这个完全密闭的空间内生存两年。

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生物圈2号”内的设计丰富多样,仿制出了热带雨林、草原、海洋、沙漠等多种自然环境,使得这里成为一个微缩版的生态地球。然而,在看似周全的准备下,忽视的细节逐步显露出问题。

首先,由于封闭的环境限制,空间内空气流动受阻,即使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还是逐渐减少。这个问题一度威胁到了实验者们的基本生命需求。

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更糟糕的是,由于缺乏关键的分解者,这个“生态圈”中植物的枯死没有被及时分解成养料提供给其他植物,导致栖息环境的恶化。

一些植物开始枯萎,而动物缺乏食物来源,这无疑是对本已承压的生态系统的雪上加霜。当然,这些还不包括因高温和相对湿度引发的植物慢慢“窒息”的情况。

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实验并没有因为初期的失败而立即结束。科学家们不断在系统中调整,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

两年时间转瞬即逝,在1993年,这个“世外桃源”不得不提前宣告终止实验,所有参与者被安全撤出。虽然他们没有生命危险,但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显现出人工生态系统维护的复杂性。

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这个实验背后的意义值得在现实中反思。创造一个独立于地球外的生态系统绝非易事。架设于环境复杂内部结构之上的生物链和能量循环一旦平衡被打破,修复起来相当困难。即便多年后技术得以提升,人类在其他星球上复制地球家园的难题依旧挑战重重。

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当然,在我们对“生物圈2号”项目的夭折感到惋惜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对现有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的必要性。与其在遥不可及之处寻找出路,不如着重于挽救和延续我们赖以生存的当下星球。

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面对这样的科学尝试,我们应如何看待人类对其他星球的探索与开发?既然寻求一个新的家园如此艰难,那我们是否该将更多精力放置于当前地球的保护之中?

耗资1.5亿美元的“大自然实验”两年告终:实验室内的生态圈为何无法长存?

正文完
 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