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持续走在全球同行前沿。
2024年10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专家委主任陈静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发布《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白皮书》,强调金融科技的快速进步正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深刻变革。
随着银行业数字化纵深转型,监管机构更加重视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2024年3月2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强化对金融机构数据安全的全面监管,并要求金融机构建立数据安全责任制,制定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在这场“无科技不金融”的转型之战中,哪些银行在领跑?哪些银行在提质增效的同时兼顾了数据安全?
为深度洞察银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因应监管取向和市场趋势之变,对2023年数字金融榜和数据安全榜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大幅优化和合并,并依据被测评银行2022年和2023年年报及相关报告,对43家银行(包含42家上市银行和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测算和排名,并于2024年8月发布了“2024年金标杆——数字金融榜初榜”。
9月开始,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以各银行2024年中报数据及相关报告为基准,对相关指标体系下的数据进行更新。对于在2024年中报中未披露但评分权重较大的少数数据,仍以2023年财报数据为主,并在调研时进行补充求证,以确保测评数据紧跟市场变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对被测评的43家银行进行了深度问卷调研,并选取部分机构线上调研和实地调研。与此同时,遴选组建了一个由相关领域资深专家组成的独立专家评审团。评审专家对相关榜单进行“背对背”的独立实名评审。
在上述三类分值各占一定权重的基础上,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制作“2024年金标杆——数字金融榜”终榜。这是“2024年金标杆—中国新金融竞争力榜”11个子榜单之一。客观、科学、公正和透明是“金标杆”严格遵循的四大原则。
三大维度,“以数说话”权重最高
谁是被测评对象?
2024年数字金融榜测评范围大幅拓展,由2023年的20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增加至43家,涵盖42家A股上市银行和一家尚未上市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面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复杂性,如何确保测评的科学和公正?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采用“以数说话、专家评审、深调研”三大维度。其中,“以数说话”占据主导地位,权重占比高达70%。这是因为银行依规披露的数据更具可比性。
在“以数说话”维度中,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参考了监管指标、国内外评级体系,并结合专家和业内人士的意见,设置的指标评价体系中含有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
为突出行业标杆的价值,被测评机构的部分指标得分以最优银行为基准。这可能导致部分银行在某些指标上的得分相对较低。
数据背后的起因复杂多样。因此,线上调研和线下实地考察不可或缺。借助2024年数字金融榜的深度调研问卷,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重点了解银行在科技创新、客户体验提升和风险管理优化等领域的策略和案例。与此同时,调研团队通过各种方式查证各银行获得的权威机构颁发的奖项(如,中国人民银行于2024年10月18日公布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并选取部分机构进行线下调研。
多数银行在回复问卷时均认为,科技创新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竞争力。在金融科技快速迭代中,准确把握科技创新趋势、提升客户体验和加强风险管理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更有银行透露,面对监管部门对数字化转型领域的趋严监管,为了提升银行的数据要素安全流通能力,除7×24小时安全运营机制外,还建设了隐私计算平台。
专家评审团的“背对背”评审打分则体现了外部专家的独立性。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对评审团9名专家评审意见统计发现,建设银行得票最多,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也获得了专家认可,得票数仅次于建设银行。
招行建行工行跻身前三
历经三大维度测评比拼,哪些银行数字化进程胜于同行?
2024年数字金融榜终榜显示,招商银行以73.86分居于榜首,建行和工行以微弱之差紧随其后。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亦跻身前十。这显示了大行在优势之下的持续坚持。
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杭州银行和沪农商行亦入围前十。其中,杭州银行和沪农商行分别是被评测的17家城商行和10家农商行中唯一进入前十的城商行和农商行。
这意味着,榜单前十名中,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和城农行分别拥有5席、3席和2席。小而精成为一个有趣的现象。
分梯队观察,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各为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的领跑者。在指标测评体系中,两家银行在三个维度的得分均排在前十名。其中,招商银行在数字化效能维度(满分30分)中获得23.6分,排名第二;建设银行则在数据安全维度(满分28分)中获得25.6分,排名第三。两家银行在专家评审维度和调研项中亦均获得了较高分数。
从细项指标得分情况分析,两家银行在关键指标上均取得不俗成绩。以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指标(该指标是用于衡量银行利用风险加权资产生成净利润的效率的财务指标)为例,2024年上半年,在银行净利润生成效率普遍下滑(42家上市银行该指标值的同比增长率均值为-2.89%)的背景下,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为统一口径,本指标值均采用以集团口径统计的净利润除以权重法计算的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方式进行计算)仍为0.93%和0.76%,超过行业平均水平0.62%。
金融管理机构的评价亦为它们此次得分加持。“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显示,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获4个和5个奖项。两行获奖的项目侧重点各异,招行奖项主要集中于金融系统架构和云平台建设,建行奖项则侧重于科技金融服务、金融软件供应链安全治理和基于生活服务的数字化场景金融创新平台等金融服务和数字化场景落地领域。
被测评的6家国有大行中,仅中国银行未入围前十名。这与其收到的行政处罚有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显示,2024年1月5日,中国银行因“部分重要信息系统识别不全面,灾备建设和灾难恢复能力不符合监管要求”“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未向监管部门报告,且投产及变更长期不规范引发重要信息系统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信息系统运行风险识别不到位、处置不及时,引发重要信息系统重大突发事件”“监管意见整改落实不到位,引发重要信息系统重大突发事件”和“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审慎”等共9条涉及数据安全的违法违规事实而被处以高达430万元的罚款。“牧羊犬—中国金融业合规云平台”还显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这是今年内银行业因数据安全问题而被开出的的最高额罚单。
在被测评的10家股份行中,除光大银行和民生银行因信息披露问题分别以1分和3分的微小差距无缘前二十外,其余8家股份行均入围榜单前二十。
杭银和沪农商行亮眼
小型银行无力数字化转型,这是一个流行论调。但2024年数字金融榜终榜给了这个论调一个有力的回击。不仅榜单前二十名不乏城农商行的身影,杭州银行和沪农商行还跃入榜单前十名。
从战略层面上观察,2024年中报显示,杭州银行明确信息科技数据集成者、业务合作者、创新引领者和技术提供者的战略定位,并以若干重大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创新和大运营转型。从指标上进一步观察,该行2024年上半年的风险加权资产收益率约0.85%,超越行业平均水平。评审专家亦对它青眼有加。该行是在“43 选 3”的规则下被专家选中的两家城商行之一(另一家为宁波银行)。央行亦对它进行了嘉奖。“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显示,该行是两家获得二等奖的城商行之一(另一家为北京银行,此处的城商行是指被测评的17家城商行)。其获奖项目名称为“云原生分布式核心系统”。
对于银行繁杂的业务领域而言,数字金融最大的突破点和贡献在于普惠金融。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调研亦发现这一事实。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的结合是大部分城农商行在2024年中报中提及的趋势。如,沪农商行“基于中台架构的农商行自贸区及涉农业务跨境综合服务平台”项目获得“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的三等奖;在测评的所有城农商行中,排名仅次于沪农商行的南京银行(总梯队排名第十二,城农商行梯队排名第三)亦在2024年中报中提及其外贸数字化普惠产品“出口快贷”惠及 1100 多家小微外贸客户。
实际上,这一趋势并非城农商行独有。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还发现,国有行和股份行在普惠数字化领域早有成效。
数字化纵深提速
银行数字化正纵深提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发现,银行业数字化进程在横切面的发展已覆盖前端、中端和后端,且应用场景和覆盖面正以指数级的增速扩张。
以数字人民币进程为例,工农建中邮储五大国有行均在2024年中报提及数字人民币推广进程和应用成效。2024年10月22日,在Swift国际银行业运营大会(Sibos)2024年会上,央行数字研究所所长穆长春介绍,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已覆盖17个省(市)。截至2024年7月末,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累计交易金额7.3万亿元。
在数字化覆盖面扩张的背景下,数字化应用的质效和技术研发等纵深领域已成为各行战略重点。“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显示,银行业“数字触角”已触碰到千亿级大模型、分布式核心系统建设、企业级全面风控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等领域。
随着技术深入发展,各行在数据安全领域的建设已不只局限于日常的合规检测,而是深入到技术层面的研发。在“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获奖项目名单”中,十个以上的项目涉及数据安全。其中,工商银行和浙商银行均有两个涉及数据安全或软件供应链安全的项目获得二等奖。
除了整体进程往纵深发展外,一些城农商行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正逐步显现。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市场环境下,通过技术赋能服务、降本增效和发挥独特优势或是城农商行的生存发展之道。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提速之际,数据安全的制度建设和技术研发亟待并重。《银行保险机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于4月结束公开征求意见。倘其落地生效,数据安全将成为银行业的制度性约束。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在不可逆的数字化潮流中,银行在应用先进技术处理数据要素的同时,更需用技术保障数据要素的万无一失。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 廖浩伦
责编 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