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创造新的技术,并持续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科学也有它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也就是说,科学并不能解释一切,比如说有一种科学也难以解释的现象,据说,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
这种现象被称为“既视感”,简单来讲就是,在有些时候,明明某一事物或场景我们确定是第一次见到,或者某一个地方我们确定从来没有去过,但我们却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觉得自己之前好像在哪里见过。
人类注意到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早在1600年前,北非的古代哲学家圣奥古斯汀(St. Augustine)就曾对其进行过详细的记录,所以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们也对其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超过97%的都有过至少一次“既视感”的体验,而这也就意味着,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相信你也不例外。
然而即使到了现在,“既视感”仍然是一种科学也难以解释的现象,尽管科学家们提出过各式各样的推测,也无法对其进行完美的解释。
比如说有一种观点认为,“既视感”可能是由我们大脑的记忆系统出现了一些“小故障”造成的,具体点讲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场景时,我们的大脑会进行两个过程,一是将这个场景与我们已有的记忆进行比较,判断它是否熟悉,二是将这个场景编码成记忆,并将其暂时存储起来,进而形成短暂的记忆。
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过程是同步进行的,不会产生任何冲突,但是有时候,由于某些原因,这两个过程的速度可能会不一致,导致了一种错位的现象,进而造成这样一种情况,即:当我们遇到一个新的场景时,我们的大脑会先将它存储起来,然后再进行另一个过程。
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觉得这个场景是我们已经见过的,因为它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已有记忆”中,于是“既视感”就产生了。尽管这种观点看上去比较合理,但问题是,在相关的研究中,科学家并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能够证实人类的大脑会出现这种“小故障”。
又比如说有一种观点认为,我们的大脑有两个主要的记忆系统: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顾名思义,短期记忆是指在大脑中暂时存储的信息,例如我们刚看到的一个场景,而长期记忆则是指大脑能够长期保存的信息,例如我们的生日、名字或者其他的重要信息。
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理解为,短期记忆就像是电脑缓存中的数据,而长期记忆则像是电脑硬盘中的数据,在大多数时候,短期记忆都是“用过即弃”的,大脑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将其“删除”,所以我们也就很快就会将其遗忘,只有少数重要的信息才会转化成长期记忆。
然而有些短期记忆却可能“删除”得不够彻底,它们会在大脑的存储区域形成一些“记忆碎片”,通常我们也不会意识到它们的存在,但当我们遇到某个场景与某个“记忆碎片”中的信息相符之时,这个“记忆碎片”就可能被激活,于是我们模模糊糊地觉得,这个场景好像之前在哪里见过。
这种观点看上去也比较合理,但它却无法完美地解释“既视感”这种现象,例如,在一些我们确定没有遇到过的新场景,我们也可能产生“既视感”。所以在此基础上,又有一种观点对其进行了补充,该观点认为,这些“记忆碎片”有可能来自人类的梦境。
正如我们所知,当我们睡觉的时候,常常会做一些乱七八糟的梦,其中的一些场景可能会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而这些梦境中的信息,也可能形成“记忆碎片”,这样一来,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与其相似的场景,就可能会产生“既视感”。
然而这种观点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即使这样的情况真的存在,那也是极为罕见的巧合,但“既视感”却是普遍存在的,毕竟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实际上,对“既视感”产生原因的推测还有很多,但这些观点都有各自的缺陷,无法对其进行完美的解释,所以直到现在,“既视感”仍然是一种科学也难以解释的现象,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能够解开这个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