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已经找到了令我受益匪浅的婚姻妙招,我该如何让我的伴侣也能注意到这些呢?
我的建议是:你不用去做任何事,如果你试图让对方去学习并改变,TA收到的信息通常只会有“我的爱人觉得我不够好”,于是对你和你的建议产生更多的抵触情绪。而正确的方法则是:需要从自身做出改变,去实践学到的东西,对方在感受到更多的被爱与温暖后自然就会好奇。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的任何习惯、爱好、行事的方式都是在日积月累的独特的人生经历中逐渐形成的。
南希·麦克维廉斯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来访者是一名稍显肥胖的女士,而养成这样身材的原因并不在日常饮食。这位女士的外婆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并在这位女士的童年期给予了她很多的爱与帮助,所以在她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善良与外婆较胖的身材是相辅相成的。其二是:这位女士的父亲患有某疾病,导致他始终看起来面黄肌瘦,在潜意识中给她的印象也就成了“瘦是不健康的预兆与象征”(当下社会里也有很多人以此为依据反对过度减肥)。
所以造成这位女士身材的原因无外乎两种,爱与恐惧。田晓容老师在直播中也详细解读过这个观点。回到故事正题,所以对这位女士而言,市场上通用的减肥办法并不适用,她内心的抵触情绪会降低很多“努力的效用”。如果她坚持每天只食用素菜,这只能看作是在漫漫人生路上的偶然改变,且必然事倍功半。
那么,可以试着将这个理论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很多朋友会抱怨对方不够用心爱自己,不能履行好自己戒掉烟酒、每天打扫房间、甚至是接受吃某种食物的承诺,这些在自己看来的种种小事甚至不用花费一丁点力气,对方却始终不愿意。说到底呢,这是在你们未曾相遇的日子里,对方孤身探索世界获得的一枚枚勋章,这不代表荣耀与耻辱,这也被始终记下。
田晓容老师在直播中提到过一个建议:可以尝试经常看看自己的相册。不知何年,你们二人相遇,恋爱,一起生活。你会看到一些,对方清晨为你准备早餐的场景,为你在睡前准备的半杯温水,或者鞋柜里那些登山鞋(尽管TA之前并没有远足的习惯)等等,我们在否定对方爱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为何“没有爱的支持”能接受与TA生活这么久,当初因为什么而做出了共同的选择,是不是自己被一些言论所影响,主动“屏蔽”了爱的信号?
心理学中有一个更加温暖的词汇,叫做“影响”。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对儿童成长与心理发展产生哪些不同的影响(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言,我们会做一期与其相关的文章)、生活方式的变革会对人的愿望满足产生怎样的影响诸如此类。改变这个词语对自己是一种严格的约束,是自律的象征,但用于他人就会显得生硬。所以前文提到,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温暖与更多的爱,被你影响再到主动去改变。我们是选择用心理学改变生活的人,我们是更能客观分析自己,有意愿更有方法论的人,我们是能够利用好这些既有资源去发挥长处改变自身的人。
如果你的另一半在某一天告诉你,“亲爱的你为什么这样细心,能把我的需求照顾得这么周到?”诸如此类的话语,那你就已经成功啦,下来请带TA一起关注心理学,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吧!